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紧密围绕学校改革、特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人事人才等核心工作及教职工岗位职责,激发广大教职工对教育事业的深入思考与热情实践,11月6日—12月17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校工会成功举办了以 “践行教育家精神,涵育大国良师” 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比赛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积极响应,共收到 234 篇参赛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出发,深入挖掘了发生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岗位上的平凡却又感人至深的事迹,生动展现了教职工们在日常工作中的默默奉献与不懈追求。参赛者们通过讲述身边典型事例,探讨了在学校迈向高质量建设的征程中,如何传承与发扬教育家精神,充分诠释了 “教育强国,川铁何为” 的深刻内涵与使命担当。 经过严格评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在文字表达上独具匠心,更在思想深度与实践意义上表现卓越。它们或是深情回顾教育生涯中的难忘瞬间,或是深入剖析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或是对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深刻解读,为全校教职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与经验借鉴。 此次征文比赛的成功举办,在校内掀起了一股学习教育家精神、关注学校发展的热潮。通过文字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教职工们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责任使命,也为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重点工作方面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与启示。未来,校工会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撰稿:徐莉涛;审稿:朱俐)
优秀作品一: 学习教育家精神 做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筑梦人 机车车辆学院分工会 颜 静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2024年9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又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需要“强精神”,即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对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四有”好老师到“大先生”,再到“教育家型教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最终凝练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等六大方面的教育家精神,构成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精神灯塔和行动指南。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育家精神是一个由价值、实践、目标三个层次构成的精神体系,是对我国教育家教书育人实践的高度凝炼和概括升华,是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每一位教师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自觉追求与表达,内化为精神境界,外化为自觉行动,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六个方面,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的价值逻辑是于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战略问题的回应。其中“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给我启发很大,这八个字是指教育家能够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启智,用智慧的思维启迪心智,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记》里成为“化民”,即启智育人,启迪人类智慧。教育本质为“化民由学”。就是《大学》中提到的“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发轫于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和教育理念。儒家的“中和”“愤启悱发”等教学智慧是中国古代教育“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传道为先、相长为本、融乐为魂的“仁者爱人”精神。儒家一贯主张教育重在“学为人”,“志道据德”君子的人师起点,也是实现“志诚报国”理想的成仁落点。以“家国一体”的精神信念为基址、以“师生互敬”的精神伦理为中介,教师个体的主体性在观照“他人”、超越“自我”,教学相长,把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落实在人的人格形成上,让学生成为“修齐治平”的安邦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华夏儿女矢志探索的经典命题,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新时代培育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魂”的时代新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课题,赋予教师更崇高、更艰巨和更光荣的使命担当。 在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中,“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最直接指向学生成长,深刻体现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揭示了从普通教师到教育家诲人不倦的精神源泉、立德树人的任务指向。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师育人品格与育人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教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提出了综合要求,从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式两个方面对教师育人提出要求,既照应传统育人智慧,彰显文化自信,又关照学生全面发展,突出教育的时代性。我们也看到,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以育人智慧达成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不仅培养他们成为具备扎实知识基础和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更激发他们获得创新创造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需要增强育人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在思考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如何在针对不同学生调整个性化教育方案,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尤其是AI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我要以勤学笃行的态度不断检视知识储备、反思教学实践。同时,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突破传统经验,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以适应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发展新趋势,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恪守师道尊严的核心。我愿意潜心教书育人,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作品二: 践行“教育家精神 涵养大国良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工会 张汇蓉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和中坚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与“大国良师”的理念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以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根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际,从教学、科研的平凡事、典型事、生动事中,探讨如何在平凡岗位上践行教育家精神,涵养大国良师品格。 一、教学上的点滴实践:润物细无声 (一)从点滴中育人:为学生点亮思想的明灯 教学是思政课教师的核心任务,也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主战场。笔者所在的一次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在讨论中提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临时调整教学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成就。下课后,这位学生发来一条微信:“老师,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说中国道路值得信赖。”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正是这种点滴中的思想引领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家精神。通过耐心倾听学生心声、及时回应思想困惑,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二)创新教学方式:用“活的教材”打动学生 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单向灌输的模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为此,我尝试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入鲜活的实践素材。例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主题时,我结合脱贫攻坚战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如“悬崖村”脱贫故事、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实现如此伟大的成就?这些“活的教材”让学生不仅听到了理论,更感受到了理论背后的温度与力量。学生们在课后留言表示,这样的课程让他们“既有思想的碰撞,也有心灵的触动”。 二、科研中的典型事迹:为真理而探索 (一)踏实钻研问题,成为学生科研的榜样 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参与者,也是科研的践行者。科研的深度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理论的高度。我在开展思政课教材建设研究时,发现一些教材案例陈旧、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为此,我带领团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访谈党员干部,收集第一手材料,并将这些真实案例编入教材。一位同事感慨:“这样的教材才是鲜活的、接地气的。”这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也为推动思政课改革贡献了科研力量。作为教师,我们的科研不仅要解决理论问题,更要服务于学生、社会与国家。 (二)推动青年学术发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除了自身科研,带领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也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我坚持一边手把手传授学术方法,一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指导一名学生撰写关于乡村振兴的大论文时,我多次鼓励她前往农村调研,并将调研经验融入论文写作中。最终,这名研究生不仅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还对乡村发展充满了浓厚兴趣,毕业后选择去基层工作。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有志青年。 三、生动事例中的教育智慧:用真情打动学生 (一)以真心换真心:走进学生的生活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为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我经常在课后与他们交流,还会组织实践活动,比如红色基地参观、读书分享会等。一次外出实践活动结束后,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们感受到您对我们的关心,思政课不再只是理论说教,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真诚的情感投入,我逐渐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他们眼中,思政课教师不仅是一个讲课者,更是一个可信、可亲、可敬的长者。 (二)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传播正能量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在课后主动找我谈心,表示因经济压力萌生退学念头。我得知后,立即为她申请了学校的困难补助,并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她持续关注。这名学生后来在毕业感言中写道:“是思政课老师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这种平凡但意义深远的小事正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最好体现。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点亮学生的未来。 四、涵养大国良师的职业品格:坚持立德树人 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把践行教育家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行动指南。一方面,要加强自我修养,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另一方面,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大国良师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扎根于具体实践的职业品格。只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到每一堂课、每一个科研项目中,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思政课教师。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灵魂,而涵养大国良师品格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从教学中的细致入微,到科研中的勤奋探索,再到与学生的真情互动,思政课教师用一件件平凡事、典型事和生动事诠释了教育的力量与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优秀作品三: 奋进之路 育人华章 铁道工电学院分工会 万枭睿 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版图中,铁道工电学院宛如强劲的引擎,驱动着学院在轨道交通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高速列车一路驰骋,凭借着对专业建设的精雕细琢、人才培养的匠心独运,以及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产教融合工作上的深耕细作,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卓越篇章。 一、专业建设:筑牢轨道根基,锻造多元专长 铁道工电学院立足铁路行业“基石”专业,精准发力、协同布局。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聚焦线路“强筋健骨”,以轨道结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核心知识模块铺就课程基石,引入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拟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可视化到施工运维智能化管控,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交互间领悟工程精髓,把握毫米精度的施工规范,为打造稳固铁道“脊梁”蓄势;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则牵起“电力脉络”,顺高压输电、变电、配电至接触网供电链路编织知识网,校内实训场复刻供电段场景,配备真实设备,学生攀爬支柱、调试开关,驯服“电老虎”,保障铁路动力“血液”畅流;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专业紧握城轨运行 “电力命脉”,精准聚焦高压供电、变配电、牵引供电以及电力监控等核心知识板块筑牢课程根基。运用智能电网仿真系统,深度模拟城市轨道交通从初始电力规划,到日常供电运营,再到故障应急处置的全流程供电情境,于数字化模拟与实操演练融合之中,参透供电精密逻辑,严守毫伏级波动的供电稳定标准,为点亮城轨地下 “长龙” 的灯火、驱动车辆顺畅飞驰积攒深厚实力;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担当高铁线路 “全能卫士”,围绕轨道精调、通信信号维护、供电系统检修、动车组运维等多元关键维度编织知识矩阵,搭建全景式模拟高铁综合运维实训平台,整合虚拟故障排查、远程协作诊断、现场实操修复等功能模块,在全天候、多工况模拟演练里,锤炼毫米级精修、秒级应急响应的过硬本领,守护高铁 “陆地飞行” 的安全高效,各专业协同联动,铸牢现代化高铁平稳运营的综合保障壁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激活工业 “智慧神经”,锚定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编程、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等核心知识要点构筑学业根基。借助先进的工业自动化仿真软件,逼真模拟工厂流水线从物料分拣、精准加工、产品组装到质量检测的全流程自动化运作,跨越虚拟蓝图构建到实体设备联动调试,学生于数字化操控与车间实景实践的交互天地中,洞悉自动化精密逻辑,拿捏微米级误差的控制精度,为赋予工业机械灵动 “智控” 效能储能。各专业互补互促,铸就工电一体化运维保障体系。 二、人才培养:德技兼修铸魂,实践磨砺成才 秉持“德技双馨”育人理念,学院思政课堂与专业实训深度融合,为学生筑牢精神高地。在讲述铁路先辈不畏艰险铺就天路传奇中,植入敬业爱岗、攻坚克难职业品德“基因”;实践教学贯彻“学做合一”,构建“基础实训 - 专项实训 - 综合顶岗实习”进阶式培养路径。基础实训夯实手工绘图、工具操作基本功;专项实训模拟轨道病害整治、供电故障抢修,锤炼专项技能;综合顶岗实习嵌入成铁局、中铁建等企业班组,在春运、暑运“大考”及新线建设“战场”,跟岗师傅、独当一面,历经风雨洗礼,从青涩学子蜕变为准职业精英,毕业即能凭扎实身手扎根一线,成为铁道工电运维“尖兵”。 三、教学管理:精细护航教学,严守质量关卡 教学管理工作恰似精密钟表机芯,协同有序、分秒不差。课程管理上,依据行业发展动态、岗位技能图谱定期“汰旧换新”,融合新技术、新工艺,优化课程大纲,使教学内容“保鲜”;师资调配时,考量教师专长、授课经验与课程适配度,组建“老中青”结合教学团队,发挥“传帮带”效能;日常教学监督中,教学督导穿梭教室、实训场,查教案完备、教学方法创新度,观学生实操规范、参与度,记录课堂点滴,以详实反馈促教学改进,以规范考务流程、严肃考风考纪“紧箍咒”,确保学业评价公正,托举教学质量持续上扬。 四、科研管理:激发创新动能,反哺教学前沿 科研管理是学院创新“孵化器”,搭建产学研用“旋转门”。政策激励先行,设科研专项基金、奖励机制,点燃教师创新热情;项目管理精细护航,从选题“把脉”,牵线校企找痛点、挖热点,助申报书“精修”,到立项后定期“复诊”,把控研究进度、经费流向,确保科研列车不“脱轨”;成果转化“架桥铺路”,推动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供电节能优化方案等成果从实验室“走出去”,落地企业生产,反哺教学案例更新、实训项目升级,师生在科研实战中触摸行业前沿“脉搏”,提升学院学术“海拔”。 五、产教融合:深度嵌入产业,校企同频共振 产教融合在铁道工电学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校企共建“命运与共”,与行业头部企业签战略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订单班,依企业用人“量身裁衣”,课程植入企业文化、岗位实操,学生毕业“对口入座”;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企业送设备、派师傅入校传经,学院送师资“进厂深造”,更新技术“库存”;协同创新“并肩作战”,围绕高铁智能运维、绿色建造等前沿课题,校企专家“会师”攻坚,破技术“壁垒”,编行业标准,借产业“活水”润教育“田园”,让学院成为企业人才“蓄水池”、技术“策源地”。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铁道工电学院在岁月长河中,以专业为笔、管理作墨、产教融合为纸,绘就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壮丽画卷,持续为铁道巨龙飞驰保驾护航,在逐梦轨道强国征途上,正以昂扬步伐迈向更璀璨未来,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续写不朽育人传奇。
优秀作品四: 育匠于心 铸教成金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分工会 李小英 摘要:本文聚焦于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在积极申报双高院校建设的背景下,以一名《城轨车辆电气设备》专业教师的视角,深入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传承与发扬教育家精神,涵育大国良师。通过以“岗课赛证”为指引,探索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深挖企业典型案例并研讨教法改革来建设金课程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展现了平凡教学岗位中的不平凡事迹,诠释了在学校高质量建设进程中,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教师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以及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实践价值。 一、引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职业教育更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积极投身于双高院校建设的宏伟事业,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这一高质量建设的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传承与发扬教育家精神,涵育大国良师”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在《城轨车辆电气设备》的教学岗位上,努力践行着这一使命,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城轨专业人才而拼搏。 二、以“岗课赛证”为指引,更新教学内容 (一)整合课程知识体系 在职业教育 “岗课赛证” 综合育人背景下,全面修订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契合行业需求、高技能水准的城轨车辆电气检修人才。紧密结合企业车辆检修工职责,把电气设备日常巡检、维护保养及故障处理等工作任务融入教学,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核心工作。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电工证,在课程里设置涵盖电气元件识别选型、电路设计装配调试等知识技能模块,助力学生考证,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引入轨道车辆技术大赛赛项内容,如电气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应急故障处理案例,采用模拟大赛训练模式,培育学生创新、解决复杂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着重拓展 PLC 控制技术应用,增添其在车门智能控制、照明智能调节、空调精准控温等场景的案例分析,拓展课后学习任务,使学生精通前沿应用技术。 (二)追踪技术前沿 企业的“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代表着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在《城轨车辆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城轨行业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例如,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牵引变流器在城轨车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变流器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小的体积和更精准的控制性能。我积极收集关于新型牵引变流器的技术资料,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比传统牵引变流器和新型牵引变流器的差异,让学生深刻理解技术进步的脉络和意义。 三、探索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优化教学目标 为了精准把握车辆检修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我积极参与企业调研活动。深入到城轨运营企业、车辆制造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与技术人员、维修工人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广泛交流。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及对人才素质的期望。例如,在与城轨车辆维修部门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快速修复的能力要求极高。维修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检测仪器仪表,还要具备对复杂电气故障进行逻辑分析和定位的能力。基于这些调研结果,我明确了《城轨车辆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故障处理能力的培养。 四、深挖企业典型案例,丰富教学方法 (一)案例收集与整理 企业典型案例是教学中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教学素材。我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城轨车辆电气设备相关的企业典型案例。例如,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取他们在实际运营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电气故障案例、技术创新项目案例以及设备升级改造案例等。同时,关注行业新闻报道、专业技术论坛等,收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城轨电气案例。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类,按照不同的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归档,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选取和使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一个城轨车辆电气设备突发火灾事故案例为例,在讲解电气安全知识时引入该案例。首先,向学生详细介绍事故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造成的后果。然后,引导学生从电气设备的设计缺陷、维护不当、操作失误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导致火灾事故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电气原理、安全规范等知识提出预防和应对此类事故的措施。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教学中,也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蓝本,让学生参与模拟项目的实施。例如,模拟城轨车辆电气设备的更新改造项目,学生需要从项目规划、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到最后的验收交付等全过程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真正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研讨教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团队协作与交流 《城轨车辆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教学团队的共同使命。我与团队成员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例如,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提出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设备有限,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有的教师提出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来弥补设备不足的缺陷。通过这种团队协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智慧和优势,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法创新与实践 基于团队研讨的结果,我们积极开展教法创新与实践。在理论教学方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教材、在线测试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复习。线下课堂则侧重于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项目、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了“仿真练习—平台验证—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些教法改革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城轨车辆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六、教学岗位中的平凡事 (一)平凡事彰显敬业精神 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充分彰显了敬业精神。每天提前到达教室,检查教学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不仅仅是简单地判断对错,还会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详细批注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出知识漏洞和思维误区。课后,为学生答疑解惑,常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不抱怨。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对电气控制系统的一些知识点理解困难,我连续几天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进行辅导,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一步步耐心讲解,直到他完全掌握。这些平凡的日常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二)典型事诠释教育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乏一些典型事例,深刻诠释了教育情怀。有一届学生在参加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技能竞赛时,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我积极与学生们一起投入到紧张的备赛工作中。从竞赛项目的分析、技术方案的制定,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我都全程参与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一个技术瓶颈,无法实现电气设备的精准控制。我带领学生们查阅大量资料,请教行业专家,经过反复试验和调试,终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竞赛中,学生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体现。 七、结论 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积极申报双高院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作为一名《城轨车辆电气设备》专业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发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以“岗课赛证”为指引,探索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深挖企业典型案例,与团队研讨教法改革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努力。这些努力不仅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成长成才上,更体现在为学校的双高院校建设、为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所做出的贡献上。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不断传承与发扬教育家精神,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车辆电气检修人才,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发展,为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优秀作品五: 平凡中的非凡匠心——陈光军老师的平凡事 电信工程学院分工会 龚文元 在电信工程学院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的平凡教师中,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以黄牛般坚韧不拔的精神,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用平凡的工作书写着不凡的教育篇章。他就是陈光军,一位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他的教育理念简单而深刻:“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然而,正是这份平凡中的坚持与热爱,让他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灯塔,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一、教育初心:黄牛精神下的坚守 陈光军老师自踏入教育领域以来,便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深知,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面对实践工位不足、实训装备昂贵等现实困境,许多学校都望而却步,选择缩减实践环节,以理论教学为主。但陈老师却不愿妥协,他坚信,只有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能。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他深入研究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的每一个知识,不断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他常说:“教育就像耕田,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正是这份黄牛般的坚韧与执着,让他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二、产学研用:破解痛点,创新前行 面对职业教育铁道信号专业的诸多痛点,陈光军老师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作为破解之道。他深知,只有与企业紧密合作,才能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把握市场需求,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他带领团队深入分析信号工岗位任务,结合《信号工岗位国家职业标准》,更新课程模块和能力标准。同时,他们自研虚实结合的实训装备,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进行自主研发,为学校节省的上百万的实训室建设成本。这些实训装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实训需求,还成为了学校的一大特色,吸引了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工业学院、中铁八局、中铁建电气化局第五公司、成都电务段等多所高校和企业前来参观学习。 在实训系统的研制过程中,陈老师和他的团队面临了无数挑战。从设计方案的制定到零部件的选购,从软件的编写到硬件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最终研制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训装备。 三、严师高徒:匠心传承,育人为本 在学生们眼中,陈光军老师是一位既严厉又充满爱心的老师。他的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机会。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耐心地讲解、鼓励,直到学生完全理解为止。他的这种严爱并济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在敬畏中学会了尊重知识、热爱专业。 陈老师所教授的车站信号自动控制、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性极强、难度颇高,但他总是有办法让学生理解和吸收。他会提前整理好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仔细讲解,并通过课堂抽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看似严厉的教学方式,却让学生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专业知识。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更为学生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成果斐然:平凡中的非凡贡献 陈光军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近三年来,利用自研实训系统为多所院校和企业提供实训服务,共计10967人·天。自研实训设备还被指定为省级及全国技能大赛的比赛设备,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银奖。此外,他还为中铁八局、六盘水工电段企业建立了职工培训基地,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 除了在教学上的卓越成就外,陈老师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他带领团队研制多项实训装备并获得专利,建设了先进的实验室,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发表了多篇国家核心论文。他的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更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借鉴。 五、学生心声:感恩遇见,匠心传承 在学生们的心中,陈光军老师不仅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慈父。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他的严厉让学生们学会了自律和坚持;他的爱心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他的匠心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专业和专注。 “回首望去,我都无比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学生付出的一切。”这是许多学生的共同心声。他们深知,是陈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无私奉献让他们在专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陈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是陈老师的匠心传承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六、结语:平凡中的非凡匠心 陈光军老师的故事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不凡的力量和感动。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伟大往往蕴藏在平凡之中。他用自己的黄牛精神书写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凡篇章,成为了学生们心中永远的灯塔和榜样。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以匠心育匠心,为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份平凡中的非凡匠心,也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位学子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优秀作品六:
乘全会东风,育时代新人——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 铁道工电学院辅导员 陈光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如璀璨明灯,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道路,全会精神内涵深刻、意义深远,为各领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纲领。于辅导员而言,深入学习、积极宣传并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既是光荣使命,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务必立足岗位实际,将全会精神融入学生工作点滴,全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学深悟透全会精神,筑牢思想根基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航者,自身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故而,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学习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中。通过参加网络专题培训、线下集中研讨、观看网络专家讲座视频等活动,逐字逐句研读全会文件,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目标要求,精准把握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期望。 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工作实际相结合,努力提升自身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只有自身对全会精神领悟透彻、信念坚定,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信仰的标杆,引领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筑牢青年学生的思想根基。 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播撒信仰种子 为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这一主阵地,精心设计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共话青春使命担当” 等主题班会,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会精神与个人成长发展的紧密联系。例如,在一次主题班会中,我们以“铁路发展与强国建设”为案例,组织学生探讨铁路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铁道学子如何为铁路事业贡献力量,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讨论中深刻领悟全会精神内涵,增强了专业自信和使命担当。 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定期在班群、院群,推送全会精神解读文章、短视频、学习心得等内容,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和学习。鼓励学生创作并分享与全会精神相关的新媒体作品,如微电影、朗诵音频等,在创作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全会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此外,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话题讨论等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线上学习氛围。 三、立足专业助力成长,培育时代英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作为培养铁道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辅导员紧扣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学业指导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结合铁路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与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发展建议。针对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学习帮扶小组,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育人方面,充分利用学院与铁路企业合作的优势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带领学生深入铁路一线生产岗位,了解铁路运输组织、设备维护等工作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铁路企业文化,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如春运志愿者服务、铁路暑运志愿服务、铁小川志愿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四、引领学生投身实践,勇担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号召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我积极引领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投身社会实践,勇担时代使命。 在社会实践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组织开展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服务。例如,组织学生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或进社区开展安全用电普及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助力了乡村振兴,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为民情怀。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响应国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号召。积极为学生宣传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提供创新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指导、资源对接等服务。引导学生结合铁路行业发展需求和市场痛点,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许多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指导学生2024年“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省级银奖和在“建行杯”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得省级铜奖。 作为辅导员,身处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我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贴心人、筑梦人,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