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entname
NEXT
PREV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江南都市报官方微信】女子血便半年未重视,结果竟查出……医生:这些事要注意!

文章作者:admin 时间:2019-09-12 点击数:

江西女子万女士

反复解粘液血便半年

但并未重视

直到近日

她出现腹痛

这才来到了江西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就诊

经行肠镜检查

发现万女士存在大肠多发性息肉

根据病理患者息肉属于癌前病变

医生建议患者进行切除手术

通过治疗

万女士成功切除了肠息肉

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切除结肠息肉

可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据医生介绍,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内镜检查技术的进步,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大大提高了。


如图所示,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但个体差异不同。


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器械检查。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

发现息肉,即使是切除了息肉,环境没改变,也有复发的可能。 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对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为保险起见,有条件者根据个体情况更加密切的复查。


西式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容易发生结肠息肉,而国内越来越多的高脂低纤维饮食方式可能是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国传统饮食比西方饮食富含更多植物纤维,多进食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胡萝卜等,有利于肠道蠕动,减少息肉的发生。 


 总结一些关于大肠息肉的常识

结肠息肉是一个内镜下的诊断,息肉的性质有很多种,包括炎性、增生性、错构瘤、腺瘤、癌等等,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才能明确。 


现在的观点是,95%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因此,大肠腺瘤是应该尽早治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因此无需盲目紧张。


内镜下治疗息肉最常用的就是电切,一般而言很安全。但是根据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等,操作难度不一样,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好多患者说自己没有感觉所以觉得肠镜检查没有必要,大部分肠息肉及早期结肠癌是没有感觉的,大部分是行肠镜检查发现的,有临床症状后一般息肉已经较大或者癌变,此时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医疗花费大,甚至失去治疗时机,在此建议40岁以上常规行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建议尽早切除。


目前没有药物能够预防或者治疗息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肠镜。 


江南君说


划重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饮食方面注意

定期检查

扩散提醒!


来源:江南都市报综合

编辑:陈阳

江南都市报官方微信:https://mp.weixin.qq.com/s/Eqs6gO311ZzU-84yORGJ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