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entname
NEXT
PREV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知识 - 正文

科普知识

教你认识胆囊结石

文章作者:admin 时间:2020-12-03 点击数:

一、什么是胆囊结石

很多人都听说过卧薪尝胆的典故,但是“胆囊”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多数普通人依旧缺乏认识。经验丰富点的可能生活中见过鱼胆,或者电视上看过蛇胆。人的胆囊跟鱼胆、蛇胆相似,为储存有液体(胆汁)的梨形囊袋状结构。

胆囊结石通俗理解就是这个囊袋结构中形成了有一定硬度的结晶沉淀物,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石头而被称为结石。在我国常见的胆结石是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那结石具体怎样形成呢?

胆囊内的胆汁含有胆固醇、胆色素、胆汁酸、钙质等成分。高脂饮食、女性激素等作用下,体内胆固醇合成增多,肝细胞通过胆汁排泄胆固醇,胆汁中胆固醇多了,胆汁酸相对少了,胆固醇的排泄又主要依靠胆汁酸的乳化作用,即胆汁酸能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而胆汁酸相对减少后,这种抑制作用就减弱,所以胆固醇就会沉淀成结石;在妊娠、糖尿病等因素作用下,导致胆囊排空延迟,胆汁瘀滞,沉淀成结石。

二、为什么会得胆囊结石

1.当不易察觉的轻度慢性感染引起胆囊黏膜改变,过量的水分或胆汁酸被吸收,而胆固醇、胆红素、钙盐沉积在胆囊中未能有效输出,即可形成结石。

2.长期高脂饮食持续刺激产生更多的胆汁,生成速度超过了正常排出速度,即可引起胆石症。 

3.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均已被证实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

三、是不是一定要手术治疗

年轻患者,结石不大(直径小于2 cm),无症状,可暂不手术,只需注意饮食清淡、规律,定期随访复查;有右上腹疼痛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人,原则上均建议手术; 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的,即使无症状,条件允许也建议尽早手术,因为一旦急性发作风险很大;体检发现有胆囊萎缩、胆囊息肉大于1cm等怀疑有恶变风险的,尽早手术。总之一句话:无症状可以随访观察,有症状建议手术治疗,一老一少需特殊对待。

四、能不能保胆取石

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方法有胆囊切除术(开放或者微创经腹腔镜),其他方法还有保胆取石术、口服药物溶石、碎石治疗4种。其中,口服药物溶石和体外超声波碎石排石因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已经被淘汰,手术成为治疗胆结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胆囊摘除术随即产生。国内外曾进行过一轮保胆取石的治疗热潮,但因为保胆取石术后的胆囊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术后结石复发率过高;且部分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与胆囊的功能异常有关,保胆取石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也是保胆取石术后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疗效确切、创伤小而成为国内外胆囊结石的金标准(标杆方式),目前各大医院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做为治疗首选。

五、切除胆囊后会造成什么影响

胆囊的生理功能是浓缩和贮存胆汁,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所以胆囊切除后,会出现脂类代谢异常。进食油腻食物或者乳制品而排稀便,医学上称作“脂肪泻”。因此,手术后的短期内需低脂饮食,一般2-3月后胆管会代偿性扩张起到部分胆囊的作用,那时可基本正常饮食,对生活没有影响。所以胆囊切除术后复查发现胆管轻度扩张都属正常,不必担心。

六、怎样预防胆囊结石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治未病逐渐成为战胜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针对胆囊结石,生活中通过哪些方式可以预防结石形成?

1.饮食要有规律

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使得胆汁得以定时排出,不至于过渡浓缩,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控制体重、合理的饮食

肥胖导致我们更易发生胆囊结石,所以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体重。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胆固醇的代谢,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久坐不起,如长时间用电脑、晚饭后长时间看电视等。

3.素食者应适当补充卵磷脂

正常人的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呈微胶粒状悬浮胆汁中,当这一比例破坏,容易形成胆结石。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的胆盐浓度下降,应适当补充卵磷脂。

4.少吃外源性胆固醇

动物内脏、肥肉、肉皮、鱼子、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总量应控制,鸡蛋黄(胆固醇含量266毫克/个)每天控制在半个到1个。